為提高師生非物質文化遺產“蠟染”的創作水平,近日,安順市鎮寧自治縣第六小學少年宮“蠟染”興趣小組、“民族蠟染和刺繡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實踐研究”課題組成員一行到鎮寧石頭寨“六月六布依蠟染坊”開展蠟染研學活動。 蠟染,古稱蠟纈,與絞纈(扎染)、夾纈(鏤空印花)并
“2019 泰山非遺文化展覽”活動在臺灣基隆市成功舉辦。(圖片來源:山東臺辦) 中國臺灣網6月5日基隆訊 日前,由泰安市臺胞臺屬聯誼會、泰安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辦,臺灣中華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、基隆雞籠米雕藝術學會協辦的 “2019 泰山非遺文化展覽”活動在臺灣
引言 元宵節,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秦漢時期,漢初司馬遷創《太初歷》,使之正式成為一項重大傳統節日。隨著時代的發展,元宵節在與一些民俗、宗教、文化的結合中,又衍生出諸如元夕、元夜、上元節等新的稱謂。因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,寓意一元復始、大地回春,所以
封面新聞記者 李繼龍 12月7日,2022“BMW中國文化之旅”正式發布了由“清華大學美術學院-BMW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創新基地”(以下簡稱:創新基地)和清華青島藝術與科學創新研究院編纂、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,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寶馬愛心基金資助的《大美中國:
廣州市的暑假作業,有一項很特別,是鼓勵少先隊員們結伴探索,深入廣州市各個傳統文化領域,策劃并完成研學活動。活動是自愿報名的,但每個參加的同學,都會獲得區級少先隊員獎章。 上學期我們已經參加過一次,這一次,在老師的鼓勵下,我們也把目光投向了廣州的非遺文化研學活動
溫州甌窯青瓷,是我國最早的青瓷體系之一。瑞安陶山以甌窯文化展示與傳承為主題,打造甌窯古鎮項目,重建“龍窯”。目前“龍窯”的主體工程已完工,計劃于今年7、8月份投入使用,屆時,千年甌窯燒制技藝將展現在大家面前。 走進陶山鎮豐南村,一道長30米、寬3.2米、高地差
本文轉自:人民網-浙江頻道融入煙花元素的提線木偶戲。人民網 葉賓得攝會噴火的川劇變臉、會噴煙花的舞獅,而且這些操作還是通過提線木偶實現的,這樣的表演你見過嗎?11月24日晚,溫州市蒼南縣靈溪鎮文體中心內,浙江省級文化示范戶胡立基一家為觀眾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提
× × 00:00 播放 暫停 下一個 00:00/00:00 0.5x 1.0x 1.25x 1.5x 2x 倍速 自動播放 小窗口播放 全屏 退出全屏 文化走親活動,助力“文化潤疆”。當底蘊深厚的溫州非遺文化
參會人員與13件非遺作品合影 永嘉縣僑聯供圖 中新網溫州11月30日電 (張益聰)馬燈戲、昆曲等戲??;溫州蓮花、永嘉花鼓等曲藝;泥塑、甌瓷等技藝……作為歷史留名的千年古縣、如今浙江省的重點僑鄉,溫州市永嘉縣非遺文化底蘊深厚、踴躍民間,而如今,當僑鄉力量“攜手”
原標題:貴州遵義有一座烏江寨,藏有眾多非遺文化,是一處新晉網紅度假地 一襲烏江水如碧綠的綢緞穿寨而過,兩岸是細腳伶仃的吊腳樓和層層疊疊的梯田,遠山如黛,近水含煙。行走在烏江寨,如同走進不為人知的世外桃源,沉靜而美好。 烏江寨坐落在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尚嵇鎮和